找到相关内容2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佛家的十戒是哪十戒?

    金宝物戒。 [十、离非食时戒],谓佛制午时为食时,若过午,则不当食,是名离非食时戒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85177409.html
  • 英藏敦煌文献原卷查阅札记(一)——《英藏敦煌文献》拟名之“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”校议

    昔时汉刘季游学世间 昔时汉刘季 昔未得天位之时,游学世间之事。食时到一娘(妇)女家乞食 其妇 未得天位之时,游学世间之事。食时到一妇女家乞食,其 妇人天(...

    杨宝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5251375.html
  • 初探佛说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的因缘

    一、为令佛种不断故说此经 即将启运金刚般若法会,世尊于日用寻常中忽然示现一奇特事,从般若本体垂示般若妙用,为与会同人暗示“生佛不二”之旨。如经文发起序一段所云:“尔时世尊,食时、著衣持钵。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349862.html
  • 佛教的苦行观

    利,为杜绝俗事,方便修道。(二)利他,予众生种福机会。  据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四十七载,入城行乞时,道侧而行,左手持钵,次第乞食;以维持生命为限,心不贪着,故得食时不喜,不得亦不忧,唯以除旧疾,养气力为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452229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3)

    发起一经之由致,为正宗分之前导。又与诸经不同,为一经之独有,故亦名通序。此中分二,即初、起教正因,二、起教助缘。今初  乙初、起教正因——世尊应迹垂范  尔时世尊,食时、著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。于其...佛具三德六义,于世独尊,故名世尊。即梵名婆伽婆。”简单言之,是谓佛德高超一切,为世间所尊重,故号世尊。  [食时]指日出至日午前的这段时间,即辰时至午时前的两个时辰,亦各家即将起火造饭时。如僧肇云:“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365509.html
  • 六和敬的根本精神

    方法:一、以慈心起身业。二以慈心起口业。三、以慈心起意业。四、若得食时,减钵中饭,供养上座一人,下座一人。也就是若得重养,与人共之。五、持戒清净。六、漏尽智慧。因此,如果比丘们不能以真正向道的心来处众,...

    德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1265632.html
  • 《阿弥陀经》内容的问与答

    衣祴。盛众妙华。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。即以食时。还到本国。饭食经行。舍利弗。极乐国土。成就如 是功德庄严。 ○:极乐国土有哪些奇妙杂色之鸟?◎:复次舍利弗。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。白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3966423.html
  • 信位菩萨之净行— 以《华严经》〈净行品〉为主(三)

    属于它对食、衣、住、行、娱、乐等各方面的描述,其各项略谈如下所述:  (一)食:此一品经谈“食”的方面有11首长偈1,例举第118偈:“得柔软食,当愿众生,大悲所熏,心意柔软。”我们如果吃到柔软食时,...

    曾印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4.html
  • 短期参学寺院

    吃完。僧值也监视着是否一切规则都是严守,特别是肃静的规则,没有一个人发出任何声音的。   食时,他们不仅要肃静,而且要集中思想作“五观”(初计功多少量他来处,二自忖己身德行,三防心离过,四正事良药,...

    游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0183451.html
  • 寺院法器

    下,再起身立直,将炉一举。   10、执钵式:有二种。一在未食时,双手执持钵,两食指与大指压在钵口上,余六指托住钵底。另一在念供养咒时,将钵以两手托住,作莲花形,左手在外,右手在内。   11、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2386987.html